0471-6915542轉801

郵箱:haolongdianli@163.com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萬達廣場3號樓2單元2003室

content
新聞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內蒙古風電設備備件-內蒙古風電產業異軍突起
    作者:內蒙古風電設備 ?? 發布于:2014-06-08 23:23:31??

    廣袤的輝騰錫勒草原上,綠草悠悠。白色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如珍珠般撒在草原上,時而還能看到一群一群棗紅色的悠閑的馬匹。在綠草與藍天之間,數千臺白色風電機緩緩轉著葉片,它所產生的電能正源源不斷輸送到電網。

      我區風電正在迅速發展,在全區的所有電量資源中占據一定份額。記者了解到,僅今年1~4月份,內蒙古風電上網電量達53億千瓦時,占同期全社會用電量的11%。換句話說,老百姓家中每一盞點亮的電燈,其中有11%的電量來自風電。內蒙古風電設備備件

      草原上的“追風人”

      “哪里有風我們就去哪里,別人都說我們是‘追風人’”。

      身軀高高大大,眼睛細小如縫,戴一副眼鏡,呵呵地笑。這個80后小伙子戲說自己也是“追風人”中的一員,他已經追風5年了。

      小伙子叫李彥軍,是內蒙古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輝騰錫勒風電場的一名員工。

      2007年,李彥軍從內蒙古工業大學電力專業畢業后,應聘來到輝騰錫勒風電場。最初的幾個月,他對風力機這個龐然大物充滿了好奇心,李彥軍對記者說:“在這個沒有參照物的平原上,每臺風力機看上去不是很高。但是實際上,它有14層樓那么高?!?

      令他一時無法適應的是這里的環境。他和同事最喜歡這里的夏天,幾乎沒有熱的感覺。

      夏天,呼市市區悶熱的天氣在這里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涼爽宜人。不過冬天來了,他們就有罪受了。

      寒風卷著白雪呼呼地刮。李彥軍和同事穿著厚厚的棉褲,厚厚的工作服,包裹得嚴嚴實實,乘車出發去檢修風機。

      真正讓人難過的是,寂寞和思念。由于工作原因,李彥軍和他的同事每個月有15天要遠離家人守在風電場,家里的牽掛只能靠電話釋懷。特別是逢年過節,那滋味會讓他們淚流滿面。

      “受工作時間的限制,我的好幾個同事都沒找上對象,因為談戀愛的時間不規律?!崩顝┸娦χf。

      雖然環境艱苦,但是李彥軍和他的同事以苦為樂,時間一長也就不覺得苦了。他們還是從心里喜歡這份工作。正如他所說,沒有他們一線員工提供的技術經驗、第一手數據,內蒙古的風電發展怎么會一帆風順。

      94座風電場“吃”西北風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的小伙子朱強,就靠這里的西北風資源“吃”出一條致富路。

      烏拉特中旗地處自治區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這里礦產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優越。尤其最近幾年,吸引了各大發電集團北上投資。幾年的時間,風電場遍布,高而偉岸的風機拔地而起,林立在西北草原的風中。

      朱強借助風電事業蓬勃發展的勁頭,早在幾年前便購置了一輛挖掘機,在各風電場找活干?!盎钕鄬谜乙恍?,不像那幾年”,朱強說,風電場的活最好干,能掙錢,就他而言每年除去支出,可收入十幾萬元。

      烏拉特中旗的風能資源只是整個自治區的冰山一角。優厚的資源吸引著各大發電集團紛紛北上“追風草原”,如中國華能、北京京能等等。同時,數十家國內一流的風機設備制造企業也爭相在內蒙古投資建廠。

      早在1989年,內蒙古率先拉開了風電開發的序幕。目前內蒙古已經形成了集設計制造、建設運營、檢修維護為一體的風電產業體系。北京京能集團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率先在內蒙古建成了百萬風電場自動化集中控制中心。

      經過20多年的滾動發展,內蒙古風電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截至目前,內蒙古電網投產風電場94座,風電裝機已達到895萬千瓦,占全網電源裝機的21%。最大發電負荷616.3萬千瓦,占全網發電負荷的28%以上。風電已成為內蒙古電網第二大主力電源。2011年全年風電上網電量達132億千瓦時,占全網售電量的10.32%。

      “‘十一五’以來,作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中特別保留的唯一省屬電網,我們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堅強的500千伏主網架和可靠的220千伏電網為依托,熱情地張開雙臂接納風電入網,竭盡全力地支持風電科學快速發展?!眱让晒烹娏?集團)公司總經理張福生說。

      風電突圍

      我區風能資源優厚,風電發展迅速。幾年間,各地草原上片片風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正在大力發展風電產業的同時,一些問題也伴隨而來,風電發電量增加,但發出的電卻送不出去,而且大量控制風電出力,風電發展遇到瓶頸。

      自治區地處北方,每年都有6個月的供暖期。供熱期電力平衡困難,這是擺在風電發展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

      經自治區經委核查,2009年底內蒙古電網供熱機組達到1200萬千瓦。后半夜期間電網最低負荷(包括東送)約118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占33.7%),200多萬千瓦自備電廠不參與調峰,還有東送兩個通道主力機組必須安排大開機以保證東送潮流穩定。為了滿足供熱需求,留給風電的負荷已經很小,電網無法滿足風電全額上網的要求。

      不斷增加的發電量,與現有的輸出能力差距越來越大。有電送不出,有風發不成,而電又不能儲存。

      目前自治區規劃多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電接入電網距離少則幾十公里,多則一、二百公里以上,風電接入單位投資達到火電接入的30倍以上,電網投資能力不能滿足風電發展的需要。

      為風電接入,電網不但需加大500千伏主網架的投資,而且需進一步加強電網結構和電網改造,從而加大電網投資壓力。由于內蒙古電力公司購售電差價低、資本金匱乏、負債率過高,電網建設投資能力不足,由此出現風電接入電網方面的“卡脖子”問題。

      “將內蒙古綠色能源基地納入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盡快解決內蒙古電力外送的瓶頸問題,鼓勵在全國范圍大容量消納風電,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有利于化解內蒙古風電‘棄風’和‘窩電’的煩惱,有利于化解南方多省資源匱乏和‘缺電的困擾’”。

      張福生說,去年以來,湖北、山東、江蘇等經濟發達省,紛紛與內蒙古簽訂送電協議,新增外送電需求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可見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他說,國家電網公司在“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的七個特高壓輸電通道,起點都確定在內蒙古?!笆濉逼陂g內蒙古新增裝機將超過6000萬千瓦?!昂翢o疑問,內蒙古必將成為全國的煤都、電都和能源之都?!?

      經濟與社會效益同在

      風電場的建設是否會破壞當地生態?有人認為風機葉片轉動會使捕食的老鷹折翅,而草原鼠害叢生。但也有人認為,狐貍、狼增多了,鼠害并沒有增多。一場關于風電與生態的博弈在北京京能新能源公司輝騰錫勒風電場的辦公室展開。

      鷹折翅的現象,北京京能新能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紅義曾親眼所見,但他說,這只是極個別現象,況且狐貍、狼的增加說明草原生態鏈沒有被破壞。

      “我們建設風場時挖壞了草原,就將地下的土翻到上面,再重新種植草籽,現在和原來的草原一模一樣,甚至比原來長得茂盛?!睆埣t義談起社會效益,說企業絕不會拿破壞的代價換取企業利益。

      張福生說,按照《內蒙古自治區綠色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內蒙古風電裝機將超過3000萬千瓦。到2015年,蒙西電網有能力向全國輸送風電3000萬千瓦,年送電量達到750億度。每年可節約原煤55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750萬噸,相當于節省鐵路運力1.5萬列專列。

      而且據測算,自治區風電項目的大量投入,環境效益也特別顯著。風電與燃煤電廠相比,每發1億度電,風電可節約標煤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1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58噸(按脫硫機組計算)。2008年,內蒙古風電上網電量達41.4億度,可節約標煤約1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8.8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7萬噸。

      如果內蒙古風電有通暢的外送通道,并在全國電力市場中消納,內蒙古風電利用小時高,風力發電完全成本低于0.46元/度(南方火電上網電價0.52元/度),再加上CDM及碳惠貿易,風電每度電可得到0.1元左右的補償,所以風電投資企業和社會節能減排的雙重效益都是相當可觀的。

      從長遠發展方面來看,不論未來煤炭、石油等資源如何漲價,大自然賜予的“西北風”永遠不會漲價。不論未來的能源如何緊缺,內蒙古的風資源永遠不會枯竭。

?
首頁 | 關于我們 | 內蒙古風電配件 | 內蒙古風電設備備件 | 內蒙古工業電氣自動化 | 招聘中心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1-201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內蒙古昊龍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大旗網絡 營業執照

蒙公網安備 15010502000262號

蒙ICP備 14001619號-1

波多野结衣精品中文字幕-伊在人新片免费观看2019-网曝门明星顶级合成视频赵丽颖-国内自拍视频免费2021-两个女人互添下身高潮视频-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手机-亚洲欧美制服另类一区二区,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